7月18日,2023级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实践周贵州考察之行圆满收官。
本次实践以“行业与前沿考察”为核心主题,由程永胜、柳瑄、唐刚三位老师带队,组织54名学生深入黔东南、黔南与黔北地区,考察传统工艺活化、文旅创新与生态设计,在行走中拓宽行业视野,激发设计灵感。
凯里: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
7月8日,师生首探麻塘革家寨,沉浸式考察革家蜡染的图腾纹样与“原票”服饰工艺,触摸民族美学的基因密码。下午凯里集市的热闹场景,更让传统苗银与刺绣饰品成为研究民族符号现代转译的生动案例。下司古镇的商埠遗韵,则揭示了历史空间与文旅业态的共生之道。
肇兴:深山里的生态智慧与村落美学
7月9日深入黔东南腹地。黄岗侗寨的鼓楼与禾晾群,展现侗族聚落与自然的共生哲学;7月10日感受岜沙苗寨的“树葬文化”与芦笙舞表演,传递对生命与生态的独特诠释;堂安侗寨的梯田云海与石板民居,则成为探索乡土景观设计灵感的天然课堂。
荔波:喀斯特山水中的色彩灵感库
7月11日转至荔波。小七孔景区的翡翠卧龙潭与水上森林,以极致的水色层次和岩溶形态,为色彩构成与有机造型提供自然范本。7月12日参观瑶山古寨的土墙茅屋与当地传统历史介绍,更以原始肌理诠释了功能与形式的质朴统一。
遵义-仁怀:红色记忆与酒业创新的碰撞
7月14日北上遵义。会议纪念馆的庄重建筑与历史叙事,启发对红色文化符号的当代解读;1964文化创意园内,旧厂区焕新为艺术聚落,工业遗存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令人称叹。次日奔赴仁怀茅台镇,在红军桥、1915广场与酒厂车间的参访中,解读“美酒河”摩崖石刻的视觉张力,于习酒文化城感悟品牌叙事的空间表达。
贵阳: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场域
收官之站聚焦省府贵阳。地质博物馆的矿石色谱与地层肌理,成为天然的设计素材库。行程尾声深入镇山村布依族生态博物馆,学者谷老师带领解读石板建筑智慧,其工作室与哩尤蜡染工坊的体验,让扎染非遗从技艺升华为设计方法论。贵州民族文化宫的综合性展陈,最终为多元贵州的文化拼图落下注解。
结语
本次实践周以“行业前沿”为锚点,穿梭于蜡染工坊、文创园区、生态村落与酒业巨头之间。学生在非遗活化现场感知传统工艺的商业转化,在喀斯特山水间捕捉自然形态的设计逻辑,在工业遗存更新中理解空间叙事的创造力。这场融合田野考察与产业洞察的旅程,不仅夯实了专业素养,更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,埋下了创新设计的种子。行囊满载的见闻与思考,终将化为未来设计生涯的深厚滋养,成为探索中国本土设计语言的基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