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,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在南京大学圆满落幕,我院师生团队凭借作品《梦溪寻踪——探索古代物理文化的奥秘》与《墨秤挑天灯·光磁万象》,从全国高校中脱颖而出,分别荣获国家级二等奖与三等奖。这是学院继往开来、深化“以赛促学”育人模式的又一里程碑,也是跨学科协作与创新实践的生动诠释。
双轨并进:跨学科协作彰显创新实力
本届大赛中,设计与创意学院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深度协同,组建两支跨专业团队参赛。其中,张明睿、苏莹等同学创作的《梦溪寻踪》以宋代科学家沈括的《梦溪笔谈》为灵感,将磁学、光学等古代物理智慧与现代数字媒体技术融合,通过动态交互设计再现古籍中的科学奥秘;而樊佳昊、杨俐莎团队则以《墨秤挑天灯·光磁万象》为题,创新打造四大科学先驱(墨子、沈括、王充、赵友钦)的跨时空IP形象,将力学、热学等典籍智慧转化为兼具文化厚度与年轻活力的视觉符号。两部作品均入围数媒静态设计赛道国赛,最终斩获国家级奖项。
以赛促学:实践育人激活创新基因
此次佳绩的取得,离不开设计与创意学院“以赛促教”的培养理念。自赛事启动以来,设计与创意学院程永胜教授领衔的指导团队全程护航,从选题论证到作品打磨,从技术实现到答辩演练,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。程永胜教授表示:“竞赛不仅是技艺的比拼,更是对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的深度探索。同学们通过项目实践,将设计思维与科技手段结合,真正实现了‘古为今用’的价值转化。”
文化赋能:设计让科学精神焕发新生
获奖作品《墨秤挑天灯·光磁万象》尤为引人注目。团队以“活化古籍”为核心,突破传统视觉表达,将四位科学先驱的学术贡献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IP。学生代表樊佳昊在领奖时谈到:“我们希望通过设计,让年轻人感受到中华科学基因的魅力,让古籍中的智慧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。”
砥砺前行:构建创新型人才培育高地
近年来,设计与创意学院持续深化“以赛促教”的人才培养理念,将专业课程与学科竞赛紧密结合,鼓励学生以问题为导向、以创新为动力,在实战中锤炼核心竞争力。此次国赛获奖,不仅是对师生团队专业能力的肯定,更彰显了学院在跨学科协作、文化创新领域的探索成果。
未来,学院将继续推动设计教育与科技、文化的深度融合,培养更多兼具文化自信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,为传承中华文明、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嘉庚力量。